
2040年新加坡将成万亿元经济体?中企出海布局窗口期已至
星展银行最新报告抛出重磅预测:到2040年,新加坡GDP将从2024年的5470亿元翻倍至1.2-1.4万亿元,正式跻身“万亿元经济体”;新元兑美元汇率有望实现1:1平价,海峡时报指数(STI)或将突破1万点。这一连串乐观预判背后,是新加坡经济长期增长的坚实逻辑,更给中企出海东南亚带来了确定性机遇。
- Nextlink Asia Team
- 2025 年 10 月 11 日
- 行业洞察
2040年新加坡将成万亿元经济体?中企出海布局窗口期已至
星展银行最新报告抛出重磅预测:到2040年,新加坡GDP将从2024年的5470亿元翻倍至1.2-1.4万亿元,正式跻身“万亿元经济体”;新元兑美元汇率有望实现1:1平价,海峡时报指数(STI)或将突破1万点。这一连串乐观预判背后,是新加坡经济长期增长的坚实逻辑,更给中企出海东南亚带来了确定性机遇。
今天就拆解这份报告的核心信号,看看未来15年新加坡的增长红利,中企该如何提前卡位?
2025年,全球高科技园区竞争白热化,而新加坡纬壹科技城凭借独特的开发理念与规划管控模式,成为众多企业出海东南亚、布局创新业务的 “首选阵地”。从 1998 年启动建设至今,这个总投资 150 亿新币、占地 200 公顷的科技新城,不仅聚集了葛兰素史克、联合利华等国际巨头,还培育了大批科创企业,其 “产城融合” 的成功经验,对中国高科技园区转型升级极具参考价值。
今天,我们就从发展历程、开发理念、规划管控三大维度,拆解纬壹科技城的 “创新基因”,看看它如何成为新加坡知识密集型经济的核心引擎。
一、3大核心预测:新加坡经济将迎来“质的飞跃”
1. 经济体量翻倍:2040年跻身“万亿俱乐部”
星展集团指出,新加坡经济增长动力将源于“资本积累+人力资本提升+生产力优化”三驾马车。作为城市国家,新加坡将继续发挥“小而精”的优势——既保持先进制造业的稳固基础,又推动服务业向多元化、高端化升级,预计服务业将贡献近74%的名义总增值,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。
从2024年5470亿元GDP到2040年1.2-1.4万亿元,这意味着新加坡未来15年平均年增速将达2.3%,显著高于多数发达经济体,其“全球转口贸易枢纽+国际金融中心+数字绿色经济引领者”的三重定位,将持续放大增长势能。
2. 货币实力飙升:新元或与美元平价
今年以来,新元已展现强势表现:美元兑新元从年初1.37跌至近期1.29左右,累计跌幅达4.48%。报告分析,新元走强并非偶然——新加坡严谨的货币政策、持续的贸易盈余,以及作为“避险资产”的全球吸引力,共同构成了升值基础。
更关键的是,美元被普遍认为“汇率强于基本面”,未来可能进入长期修正周期。双重因素叠加下,新元有望在2040年前实现1:1兑换美元,成为全球最稳定的货币之一,这将大幅提升以新元结算的贸易、投资的价值确定性。
3. 股市开启牛市:海指有望突破1万点
2025年,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(STI)突破4000点,结束了长达17年的横盘,标志着中期牛市启动。报告预测,随着资金流动改革、全球资本持续流入,以及证券市场发展计划(EQDP)的推进,海指未来将沿“稳定增长路径”攀升,2040年有望触及近1万点。
不过报告也指出,股市长期增长需突破两大瓶颈:一是吸引高增长科技企业上市,降低银行股等传统板块的占比;二是推动投资文化从“保守”向“适应高增长、高估值股票”进化,这也为中企赴新上市、融资提供了契机。
二、增长背后的底层逻辑:新加坡凭什么能实现?
星展经济学家一语道破核心:“稳定的政策环境、健康的财政纪律和世界级的治理水平——这是长期升值的根基。” 具体来看,三大关键因素支撑新加坡的乐观前景:
1. 产业结构“双轮驱动”:服务业引领+制造业托底
未来15年,新加坡将形成“服务业主导、制造业韧性支撑”的格局:金融、科技、医疗、教育、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将全面爆发,而大士港、樟宜机场第五航站楼等大型基建项目,将为制造业、建筑业提供持续增长动力,避免单一产业依赖风险。
2. 全球资本“避风港”效应:资金持续涌入
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下,新加坡的中立立场、完善法治和资金自由流动优势,使其成为全球资本的“安全屋”。加上数字经济、绿色经济等新兴赛道的政策扶持,将进一步吸引跨国企业区域总部、研发中心落地,形成“资本+产业”的正向循环。
3. 人力资本与政策确定性: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
新加坡始终重视人才培育与引进,双语环境、高素质劳动力池,以及灵活的签证政策(如Tech.Pass),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人才保障;同时,政府长期保持政策稳定性与前瞻性,避免短期波动影响长期规划,这种“确定性”在全球经济变局中尤为稀缺。
三、中企出海机遇:提前布局这三大方向
新加坡的长期增长趋势,给中企出海东南亚带来了明确的“窗口期”,建议聚焦以下三大赛道:
1. 资本市场合作:借力新交所实现跨境融资
随着海指进入牛市周期,新交所的国际化融资功能将进一步强化。中企可借助新交所二次上市、发行债券(如华能集团熊猫债模式),对接全球资本;尤其是科技、绿色能源等高增长领域企业,有望获得更高估值溢价。
2. 新兴产业卡位:瞄准数字与绿色经济
新加坡将重点发展数字经济、绿色能源、医疗健康等赛道,中企可发挥技术优势:在AI、半导体等领域与本地科研机构合作,参与绿色氢能、碳捕获项目(对接未来能源基金),或借助新加坡的区域枢纽地位,将数字服务、医疗设备推向东南亚市场。
3. 贸易与结算优化:利用新元升值红利
新元走强意味着以新元结算的进口成本降低、出口收益提升。中企可在新加坡设立区域结算中心,优化跨境贸易结算货币结构;同时,借助新加坡与130+国家的自贸协定网络,降低关税成本,辐射东盟近7亿人口市场。
四、注意两大挑战:理性布局不踩坑
1. 竞争加剧:提前构建差异化优势
随着全球资本涌入,新加坡科技、金融等领域的同质化竞争将加剧,中企需避开红海赛道,聚焦细分领域(如半导体设备配套、绿色碳管理解决方案),或通过“新加坡总部+东南亚邻国制造”的模式降低成本。
2. 政策与市场适配:重视本地规则融入
新加坡虽营商环境友好,但在数据合规、绿色转型等领域有严格要求(如碳税逐步提升至2030年每吨80新元)。中企需提前熟悉本地法规,与本地合作伙伴、行业协会建立联系,避免合规风险。
零氪亚观点:15年长期主义,把握新加坡增长红利
星展集团的预测,并非短期炒作,而是基于新加坡数十年稳定发展的逻辑推演。对中企而言,新加坡的价值不仅是“万亿元经济体”的规模,更是其“连接全球与东南亚”的枢纽作用、稳定的政策环境和强势的货币地位。
未来15年,是新加坡经济实现“质的飞跃”的关键期,也是中企深耕东南亚的战略布局期。建议采用“长期主义”思维,提前卡位高增长赛道,借助新加坡的资本、政策与区位优势,打开全球化发展的新空间。
如果需要获取《新加坡新兴产业政策手册》或定制企业赴新落地方案,可留言“新加坡布局”,获取一对一专属咨询。
近期动态
如有疑问
可致电客服或发送邮件至
- (+65) 8039 1533
- frank.nextlinkasia@gmail.com


